回到華燈初上時
- Regular price
- NT$ 380.00
- Sale price
- NT$ 380.00
- Regular price
-
NT$ 380.00
分享
內容簡介
「八○年代不僅是我心目中的黃金歲月,也是我人生中的青春年華。」
──張哲生
〈報時光〉X〈華燈初上〉聯名企畫,
走進Netflix懸疑臺劇《華燈初上》的背景一九八○年代,
精選近百張珍貴新聞照,包含首次發布的照片與少見的老地圖,
透過懷舊大師張哲生以累積數十年記錄台灣人文、善於考據的深厚功力,
走進時光隧道,一窺林森北路的前世今生,
以及條通商圈八○年代華燈初上的繁榮景象。
█從林森北路的前世今生談起
現在的臺北市林森北路,在日治時期是日本人的高級住宅區「大正町」內道路,戰後分屬於長安東路三十三巷、中山北路二段一巷,及五常街三十三巷。
一九六○年底升格為街,定名為九台街,北起南京東路,南迄縱貫線鐵道(今市民大道);到了一九六四年才加以修築並鋪設柏油路面,之後因為中山南北路的交通頻繁,為紓解當地交通,在一九六七年間動工打通,將九台街打通至北平東路,與瀋陽路連通。
而完工時的一九六八年,適逢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百歲冥誕,政府遂將九台街及北平東路以南至中正路(一九七○年七月一日更名為忠孝東路一段)之瀋陽路更名為林森北路,同時把中正路以南之上海路改稱林森南路,用以紀念林森。
█破壞帶來建設,條通商圈的形成
一九一一年(明治四十四年),編號B051的強烈颱風侵襲臺灣全島,氾濫的洪水淹沒了臺北的街道,日本政府開始收購三板橋庄大竹圍一帶的農地來開發新社區,欲在臺北打造一個衛生且美麗的住宅區供日人居住。
一九一三年(大正二年),這個嶄新的住宅區被命名為「大正街」,從一片片水田蛻變為標準日式居住環境,成了當時臺北的高級住宅區,甚至還是遊客心目中的觀光景點。大正街乃仿效京都的棋盤式規劃,建築物則以獨門獨院的戶建式以及日洋混合式住宅為主,並接通下水道,且提供電力與自來水,臺灣第一個由民間開發的現代化社區。
日人將東西向的巷道稱作「通」,因此大正町裡由南至北的十條東西向道路便被依序命名為一條通、二條通、三條通……直至十條通,而這裡的「條通」其實屬於複合式語言,結合了中文道路單位「條」和日文巷道的「通」,所以「六條通」就是第六條巷子的意思。
█戰後「林森北路」路名的成形
一九四五年戰後,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,省轄臺北市於焉設立,下轄61區,包括合併大正町與三橋町的大正區。翌年,大正區與御成區、宮前區、大宮區、下埤頭區、中園區合併為中山區。
一九四七年,臺北市政府延續日本時代之都市計畫架構,將大正町一帶指定為住宅區,而日人之住宅在戰後則大多被臺灣省營機構接收。然而,隨著美軍顧問團於一九五O年代進駐今中山美術公園所在地,許多酒吧、餐廳、舞廳、旅館和舶來品店,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中山北路和林森北路,從民族東路往南延伸至原大正町一帶。於是,原大正町的住宅區樣貌漸漸蛻變成為繁華的「條通商圈」。
進入一九七O年代,越戰結束、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、美軍退出臺灣。雖然美軍離開了,但繼之而來的,是大量由日本商社派來臺灣拓展業務的日本人。
一九八O年代,時值日本經濟復甦之際,日商紛紛在臺北設立分公司,而原本在日本時代就是日人居住之處的條通商圈,其濃郁的日式生活氛圍,自然而然地吸引日本人在此聚集;各種日本料理餐館、卡拉OK酒吧,以及有女侍陪酒的酒店應運而生,令條通商圈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極樂之地。
本書內容跨越日治時期、戰後國民政府來臺,直至八○年代的華燈初上的繁榮景象,以張哲生的精采文筆與極具年代感的紀實照片,深入探索林森北路條通的起源的興衰,呈現出條通商圈鼎盛時期令人深深著迷且懷念不已的絕代風華。
█書籍特色
▌精選近百張八○年代珍貴老照片,包含首次發布的照片與少見的老地圖。
▌從新聞照與老報中,重現第14、15號公園預定地(今林森公園、康樂公園)違建眷村和康樂市場拆除前樣貌。
▌附錄以精采圖集呈現八○年代的育樂活動、科技產品、影視藝能、流行趨勢到社會現象的精采瞬間。
▌封面使用進口高級紙質印刷,呈現出細膩的印刷效果。
▌全書內頁採用水晶網點及印刷上水光保護紙張,翻閱時觸感更順手。
──張哲生
〈報時光〉X〈華燈初上〉聯名企畫,
走進Netflix懸疑臺劇《華燈初上》的背景一九八○年代,
精選近百張珍貴新聞照,包含首次發布的照片與少見的老地圖,
透過懷舊大師張哲生以累積數十年記錄台灣人文、善於考據的深厚功力,
走進時光隧道,一窺林森北路的前世今生,
以及條通商圈八○年代華燈初上的繁榮景象。
█從林森北路的前世今生談起
現在的臺北市林森北路,在日治時期是日本人的高級住宅區「大正町」內道路,戰後分屬於長安東路三十三巷、中山北路二段一巷,及五常街三十三巷。
一九六○年底升格為街,定名為九台街,北起南京東路,南迄縱貫線鐵道(今市民大道);到了一九六四年才加以修築並鋪設柏油路面,之後因為中山南北路的交通頻繁,為紓解當地交通,在一九六七年間動工打通,將九台街打通至北平東路,與瀋陽路連通。
而完工時的一九六八年,適逢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百歲冥誕,政府遂將九台街及北平東路以南至中正路(一九七○年七月一日更名為忠孝東路一段)之瀋陽路更名為林森北路,同時把中正路以南之上海路改稱林森南路,用以紀念林森。
█破壞帶來建設,條通商圈的形成
一九一一年(明治四十四年),編號B051的強烈颱風侵襲臺灣全島,氾濫的洪水淹沒了臺北的街道,日本政府開始收購三板橋庄大竹圍一帶的農地來開發新社區,欲在臺北打造一個衛生且美麗的住宅區供日人居住。
一九一三年(大正二年),這個嶄新的住宅區被命名為「大正街」,從一片片水田蛻變為標準日式居住環境,成了當時臺北的高級住宅區,甚至還是遊客心目中的觀光景點。大正街乃仿效京都的棋盤式規劃,建築物則以獨門獨院的戶建式以及日洋混合式住宅為主,並接通下水道,且提供電力與自來水,臺灣第一個由民間開發的現代化社區。
日人將東西向的巷道稱作「通」,因此大正町裡由南至北的十條東西向道路便被依序命名為一條通、二條通、三條通……直至十條通,而這裡的「條通」其實屬於複合式語言,結合了中文道路單位「條」和日文巷道的「通」,所以「六條通」就是第六條巷子的意思。
█戰後「林森北路」路名的成形
一九四五年戰後,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,省轄臺北市於焉設立,下轄61區,包括合併大正町與三橋町的大正區。翌年,大正區與御成區、宮前區、大宮區、下埤頭區、中園區合併為中山區。
一九四七年,臺北市政府延續日本時代之都市計畫架構,將大正町一帶指定為住宅區,而日人之住宅在戰後則大多被臺灣省營機構接收。然而,隨著美軍顧問團於一九五O年代進駐今中山美術公園所在地,許多酒吧、餐廳、舞廳、旅館和舶來品店,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中山北路和林森北路,從民族東路往南延伸至原大正町一帶。於是,原大正町的住宅區樣貌漸漸蛻變成為繁華的「條通商圈」。
進入一九七O年代,越戰結束、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、美軍退出臺灣。雖然美軍離開了,但繼之而來的,是大量由日本商社派來臺灣拓展業務的日本人。
一九八O年代,時值日本經濟復甦之際,日商紛紛在臺北設立分公司,而原本在日本時代就是日人居住之處的條通商圈,其濃郁的日式生活氛圍,自然而然地吸引日本人在此聚集;各種日本料理餐館、卡拉OK酒吧,以及有女侍陪酒的酒店應運而生,令條通商圈成為日本人心目中的極樂之地。
本書內容跨越日治時期、戰後國民政府來臺,直至八○年代的華燈初上的繁榮景象,以張哲生的精采文筆與極具年代感的紀實照片,深入探索林森北路條通的起源的興衰,呈現出條通商圈鼎盛時期令人深深著迷且懷念不已的絕代風華。
█書籍特色
▌精選近百張八○年代珍貴老照片,包含首次發布的照片與少見的老地圖。
▌從新聞照與老報中,重現第14、15號公園預定地(今林森公園、康樂公園)違建眷村和康樂市場拆除前樣貌。
▌附錄以精采圖集呈現八○年代的育樂活動、科技產品、影視藝能、流行趨勢到社會現象的精采瞬間。
▌封面使用進口高級紙質印刷,呈現出細膩的印刷效果。
▌全書內頁採用水晶網點及印刷上水光保護紙張,翻閱時觸感更順手。
產品目錄
作者序
第一章:走進條通商圈的時光隧道
破壞帶來建設
現代化社區雛形
台日混血的產物
八○年代華燈初上
※從新聞看歷史 北市現用日式地名 全部重新改訂 原有各町均改為段 報請省府公布實施
第二章:留存日治時期遺跡的公園
日人專用公墓
◆圖集:極樂殯儀館
「違建眷村」的形成
第14、15號公園預定地
重回故地的鳥居
※從新聞看歷史 修護古蹟 留下好的 清除日據遺跡
第三章:再見康樂市場
拆遷倒數計時
巷弄裡的人生百態 康樂市場的重生
◆圖集
康樂市場火警
14、15號公園預定地進行拆除
第四章:林森北路的前世今生
源自人名的路名
五光十色的娛樂商圈 在歷史洪流中不斷蛻變
關於林森
◆圖集:樣貌萬千的林森北路
※從新聞看歷史 林森紀念郵票 今日起發行
林故主席銅像 建在介壽公園
第五章:欣欣.東光.反斗城
欣欣百貨
東光百貨
玩具反斗城
◆圖集:歷史性一刻
第六章:揭開俱樂部的神秘面紗
臺日尋芳客的溫柔鄉
細說俱樂部分類
※從新聞看歷史 槍戰後常送往急救 重傷者大部分都能救回 江湖傳奇慶生黑白道都收
第七章:林森北路上的歷史建築
華山貨運站
中山基督長老教會
中山國民小學(原宮前公學校) 第八章:回到華燈初上時
附錄:戀戀八○年代
第一章:走進條通商圈的時光隧道
破壞帶來建設
現代化社區雛形
台日混血的產物
八○年代華燈初上
※從新聞看歷史 北市現用日式地名 全部重新改訂 原有各町均改為段 報請省府公布實施
第二章:留存日治時期遺跡的公園
日人專用公墓
◆圖集:極樂殯儀館
「違建眷村」的形成
第14、15號公園預定地
重回故地的鳥居
※從新聞看歷史 修護古蹟 留下好的 清除日據遺跡
第三章:再見康樂市場
拆遷倒數計時
巷弄裡的人生百態 康樂市場的重生
◆圖集
康樂市場火警
14、15號公園預定地進行拆除
第四章:林森北路的前世今生
源自人名的路名
五光十色的娛樂商圈 在歷史洪流中不斷蛻變
關於林森
◆圖集:樣貌萬千的林森北路
※從新聞看歷史 林森紀念郵票 今日起發行
林故主席銅像 建在介壽公園
第五章:欣欣.東光.反斗城
欣欣百貨
東光百貨
玩具反斗城
◆圖集:歷史性一刻
第六章:揭開俱樂部的神秘面紗
臺日尋芳客的溫柔鄉
細說俱樂部分類
※從新聞看歷史 槍戰後常送往急救 重傷者大部分都能救回 江湖傳奇慶生黑白道都收
第七章:林森北路上的歷史建築
華山貨運站
中山基督長老教會
中山國民小學(原宮前公學校) 第八章:回到華燈初上時
附錄:戀戀八○年代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