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210122061501572828.jpg
1

剛好,才是最好:適量製造時代來臨!看見顧客需求X精準生產X改善量產物流系統,19個平衡品質與規模、實現永續經營的成功品牌

Regular price
NT$ 320.00
Sale price
NT$ 320.00
Regular price
NT$ 0.00
一天限量一百份,沒有冰箱的牛丼屋
一年只出四本書,創造三倍再版率的出版社
沒有設計師,完全交由工人生產製造的高價成衣
從一支賣一元的仙女棒,轉型成為一支七十元也有人買單的煙火工廠……

「探索適當產量」是提高品質創造價值的第一步

沈奕妤(印花樂共同創辦人/創意總監)、吳庭安(W 春池計畫主理人)、金欣儀(直接跟農夫買社會企業發起人)、高耀威(台東長濱「書粥」負責人 )、張雲淞(小樹屋共同創辦人)、童儀展(食力foodNEXT創辦人/總編輯)、廖怡雯(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)、鄭宗杰(恆成紙業負責人)、賴青松(青松米‧穀東俱樂部發起人)──推薦

如今已不是隨便做就能隨便賣的年代。面對工廠外移、人力成本的提高,削價競爭一味追求產量與便宜已非唯一出路。買方從消費至上的觀念轉而重視溝通、連結、品質與創造性的生活形態,生產商品的賣家也要能因應趨勢,拋開只追求產量與營業額的陳舊觀念,迎向適量製造的時代──

√ 找出提升品質的適當產量,並制定可維持這個工作形態的價格
√ 看見顧客所需要的數量,也讓顧客看見生產的環境與過程
√ 在既有物流系統之外,創造自己的運送模式及賣場

「佰食屋」,一天只賣一百份,讓員工準時六點下班,減少產量也因著提高品質,創造一年營收一億兩千萬日圓的牛丼屋;Factelier,翻轉成衣業殺價惡習,讓消費者直接看見工廠與工人,將「製作=勞動」成功轉換為「製作=價值」的成衣平台;「蔬果巴士」,農家與餐館共營的物流系統,少了盤商抽成又降低商家運費的創新機制……。十九家橫跨餐飲、成衣、出版、農業、金工產業的成功品牌,從探索適當產量、讓顧客看見價值到改善物流系統,平衡品質與規模,「重質不重量」不再只是一句口號。

如果你是創業者,本書將提供嶄新的經營框架與靈感;如果你在傳統產業中面臨轉型的問題,本書則是你能參考前行者的實業指南。

產品目錄

前言

I 決定製作量與價格
第一章 減少製作量
案例1:佰食屋/案例2:修整有限公司
第二章 探索適當量
案例1:麵包與日用品 特地來/案例2:寶島染工/案例3:鰻魚的床
第三章 正確提高價格
案例1:筒井時正玩具煙火製造所/案例2:腔棘魚食堂

II 重新與顧客連結
第四章 觀察過程
案例1:RENEW/案例2:人.農.自然連結會/案例3:Everlane
【專欄】適當量的提示在於「看得見的規模」
第五章 做的人來賣
案例1:Factelier
【專欄】嘗試推廣「中量生產」
第六章 打造社群經濟圈
案例1:kiredo/案例2:Minimal-Bean to Bar Chocolate-(極小)

III 改變運送方式
第七章 設計物流
案例1:蔬果巴士
第八章 改變賣場
案例1:有機基地/案例2:轆轤舍/案例3:BOOK ROAD
第九章 送給不同對象
案例1:丸廣/案例2:福永紙工

後記